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这是为什么呢?---大陆15年砸2000亿资金 仍未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Daniel 发表于 2011-8-14 20:0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1_08/12/8358832_0.shtml
大陆15年砸2000亿资金 仍未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别敦荣

国内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体现在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千校一面。”

——骆四铭

8月1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有关问题的解读》,其中指出“教育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

“(政府)一直以为只要不断增加投入经费,就可”建设起“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九八五“行动计划提出用15年时间把北大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还有8个月时间就到期限了,花了几百亿的豪言壮语如何兑现?”日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发布的一则微博引发了公众对高教投入的讨论。

高等教育发展事关国家未来,而投资真的是高校发展的“放心药”?《国际金融报》记者就高教发展与投资的关系采访了高教研究专家。

15年砸了2000亿

“无论是”985“,还是”211“,这些项目工程都只有开始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停止时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别敦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但北大和清华分别提出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

据媒体报道,2003年清华大学曾明确提出:在2011年百年校庆之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总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也曾提出北京大学“力争在201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

现在来看,北大尚有4年期限。而清华大学已经到了“一流大学”建设的验收期,别敦荣认为,“清华的目标未能达到。”

很长时间以来,“211工程”与“985工程”被视作衡量高校质量的重要标杆。但别敦荣指出,“资金充足才可以跟进第二期第三期,资金没有了,项目就停止。像”211工程“现在只有名头,已经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了。”

据他介绍,“985工程”建设从1999年至今,每三年一期,2010年起已属第三期。根据学校档次不同,资金投入也有高有低。清华北大是第一档,而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又比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一个层次。

“北大清华两所学校每年有6亿元专项资金,目前为止各自获得的资金应该不足百亿。”别敦荣指出,华中科技大学等第三梯队的高校每年资金不足4亿元。按此估算,从1999年至今的12年间,“985工程”专项资金总额已近2000亿元。

世界一流成泡影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如此,2020年便成为教育部设立的时间期限。那么,“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骆四铭指出,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没有公认的指标。

他提出可以从三个指标来检验,即产出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输入性指标。产出性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和人才培养;过程性指标是指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输入性指标则是看学校的录取率以及生源质量。

此外,骆四铭认为,世界上现有20多个大学排行榜,进入前200名的可认定为世界一流大学。“国内可以称得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学校。”

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在哪里?“重投资,轻评估”是别敦荣认为制约985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积极的一面来看,”985工程“支持了项目大学的办学条件与学科建设;不足之处就在于它缺少评估标准,一直以来”985工程“就没有正式的评估。”他指出,专项资金分布过于行政化,资金使用不透明造成了资助发挥作用很有限。

“一流大学不是靠投资堆出来的。还要看学术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培育。”别敦荣指出,环境包括硬件设施等硬环境,这自然要靠资金扶持;但制度、学术氛围等软环境的建设,目前还存在很大问题。

“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我是持乐观态度。但从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及改革进程来看,至少是10年之后的事情。”别敦荣说。

而骆四铭则认为,国内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体现在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千校一面”。“国内大学要发展,需要树立独特的办学理念,改进教育理念,形成特色办学的模式。育人是一个系统,学校应重视对教师及教职工的培养,”以生为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Daniel 发表于 2011-8-14 20:22:05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是不用定指标的定出来的,一流大学是没有指标的
3#
902896 发表于 2011-8-14 21:44:5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是不用定指标的定出来的,一流大学是没有指标的
Daniel 发表于 2011-8-14 20:22



   
4#
趵突泉 发表于 2011-8-14 21:51:1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为什么呢?
5#
chchch 发表于 2011-8-14 23:58:0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6#
hrf1 发表于 2011-8-15 08:19:59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学校档次不同,资金投入也有高有低。清华北大是第一档,而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又比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一个层次。
7#
李医生 发表于 2011-8-15 08:35:23 | 只看该作者
体制问题。领导明知道是体制问题,总是不愿意正视现实。
8#
 楼主| Daniel 发表于 2011-8-15 14:03:27 | 只看该作者
朱清时:期待舆论“拯救”南科大

http://learning.sohu.com/20110815/n316335013.shtml
朱清时:期待舆论“拯救”南科大

  很久没有向媒体“发声”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13日在深圳对中新社记者说,有关坊间对自己的评价,都不会介意,“我在意的是早日能得到教育部批准,让南科大成为一个法定的高校,正式成立、正式招生,建世界一流大学,回答‘钱学森之问’。”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13至14日在深圳举行,参会的朱清时没有受邀作公开演讲,对此他有些遗憾地说,“我们并不是正规学校,心里有准备,但可以来听听。”

  两年前,他的一个“冒失”选择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大麻烦”从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上接过聘书,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据说,当时朱清时提出的条件是:如果自己主持南科大,学校必须有高度的自主权,学校校长兼书记,首期必须引进多少领军教授等,出乎他意料的是,深圳市高层把所有的条件都答应了。

  然而真正让他作出最后选择的是他心中有一份对中国高校改革的特殊情结,“若自己创办大学,不会出现负债、就业压力、学术剽窃,但却可以实现去除行政化、教授治校、创新学科设置、培养偏才怪才等。”

  刚开始,朱清时满心欢喜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思的事。“我是搞实验的科学家,在用实验方法回答钱学森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

  朱清时觉得,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什么阻碍,什么困难,哪些行不通,哪些可以绕过,都是在回答钱学森的问题。“成功的结果当然好,否定的结果也很好,至少可以找出原因来。”

  后来有当地媒体报道称,南科大的每一步成长,都需朱清时费尽心思,殚精竭虑。困难,远远超过这位65岁老人的想象。

  如历时几年,苦等教育部一纸批文,好不容易等到了,答复却是只批准“筹建”,没批准招生。“改革不能光等批复”,朱清时只好决定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管理部门对他的决定一直未予评价,令他颇为尴尬。“南科大自主招生遇到的都是黄灯,没有亮红灯叫停,也没有亮绿灯放行。”

  又如当大学校长,不得不跟行政过招。“我们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申请,一个台式计算机到手都得等到两个月以后”。

  就连起初同意一起创校的三位香港教授也因理念不同与朱清时分道扬镳,三人还一度在媒体上炮轰他。冷静下来的朱清时现在依然觉得,他们的做法无法理解,太过激烈,自己和南科大都很痛心。

  时至今日,朱清时并不否认自己向现实妥协不少,“任何改革想成功,都要与国情结合起来,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我们改革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螺旋式上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朱清时告诉记者,再过几天,他会去上海给上千名中学生做一次报告,21日去国家图书馆给全国高校社团作报告,10月份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11月份去阿联酋会分别作一次“南科大的改革”演讲....。.

  老人笑言,“南科大的问题现在已经国际化了,很受关注。”

  朱清时觉得,通过自己频频出席公开活动,受到媒体的关注,可以让行政部门感到压力,最终得到“通融”并使学校“转正”。“南科大的改革是一项新东西,我想让社会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所做的东西值得做。”

  “南科大走的是中国教育必由之路。”他说,“南科大早晚要成功,但不必在我,也不必在我的任期内。我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的教育已经在走南科大的路了,我们成了先行者。”(完)
9#
 楼主| Daniel 发表于 2011-8-15 14:03:54 | 只看该作者
也许上条中有答案
10#
秋枫 发表于 2011-8-15 16:04: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有点类似高铁,在搞大跃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4 19:34 , Processed in 1.7097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