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佛宝16 于 2019-12-9 18:48 编辑 十一月十九日下午十二点,从宏村出发,经过约二十多分钟的车程,来到了西递。 ![]() 西递镇旧称西溪、西川,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 北宋庆历七年,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铺,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西递居住。 ![]() 明万历六年,建胡文光刺史牌楼,西递村的村志性建筑 ![]() (这是此次旅行最全的一张合影) 村口的银杏树 ![]() ![]() 西递民居 ![]() 西递胡氏宗祠“敬爱堂”中的“孝”字,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书。其运笔厚重,气势非凡。有趣的时,它充分发挥中国象形文字的特色,上部右方酷似一位仰面作揖、孝顺敬老的后生。而左方却似一拳打脚踢的猴子。其间寓意令人深思:凡是人必孝敬老人,不孝则是畜生! ![]() 大夫楼的偏楼,俗称绣楼,据说是胡小姐抛绣球的地方,桃花源里人家的“人”字,便像一个躬身接绣球的后生。 ![]()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一株百年牡丹,和房屋同龄,正对着月洞门,称为“花好月圆” ![]() 雨巷的竹伞,承载了多少诗句与浪漫 ![]() 嫣然 ![]() ![]() 登上半山中的小亭,全村风光尽在镜头中 ![]() 有牛哎,活的,斗胆摸一摸 ![]() 据说徽州先民是五胡乱华时,北方的世家躲避灾难来到这里。这地方“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庄园“,为生活所迫他们要外出经商,但骨子里便有对文化的尊崇和传承,所以成为了”儒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首歌谣生动了记述了徽州人的状况,少小离家,在飘泊中求生存。但他们的根还在,所以赚了钱后都会回到家乡不惜重金修造房屋,外墙秉承他们低调做人的理念,白墙黛瓦,不显奢华,居住环境则与自然和谐共处,曲巷流水,随地势而行。徽州人把造屋的精力都放在了细处,不论是木窗、砖檐、石廊,无不精雕细琢。既华美而精致,又寓意深刻。随处可见的楹联,凝结了先人的智慧和对后人的期待。一字一句都耐人寻味。 [attach]207805[/attach] 这副楹联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的人生体味,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而多吃一些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收获。严格来讲,这是一幅“错”字楹联。“辛”字多了一横,而那“亏”(繁体)字又多了一点,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而且吃亏要吃在“点”子上,房屋主人的人生哲学,通过这副对联中的错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经商、读书、做官,三者缺一不可,良性的循环让徽州文化独秀于中华文化之中,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
沧浪 发表于 2019-12-9 19:20
景致与文化交融,历史与浪漫共享!谢谢佛宝姐的分享!
沧浪 发表于 2019-12-9 19:20
景致与文化交融,历史与浪漫共享!谢谢佛宝姐的分享!
16杰杰 发表于 2019-12-9 20:50
帖子还不全呢
16杰杰 发表于 2019-12-9 20:50
帖子还不全呢
佛宝16 发表于 2019-12-9 20:51
谢谢沧浪的欣赏。我最近也是边看旅行照片边从网上搜索资料,感觉收获多多。
浮云游子 发表于 2019-12-10 17:13
科学家们也为弘扬徽文化出一份力
16杰杰 发表于 2019-12-10 18:45
徽州文化在安徽馆的小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建议去看看
佛宝16 发表于 2019-12-10 23:05
哪呢?电视记录片?
盈袖暗香 发表于 2019-12-16 13:11
十大年会后的安徽游(塔川 宏村 西递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279&fromuid= ...
大路 发表于 2019-12-16 16:42
看过了,发重复了嘛。没晒自己就反复了整哈。
舞步翩翩 发表于 2019-12-17 14:19
我的照片忘记是哪位科亲帮忙拍的,非常非常喜欢。把我拍的太美了!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ww.ustcj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